您的位置:首页>it >

安心游玩防溺水,“四知”“六不”记心间

2023-08-05 22:46:07    来源:北京怀柔庙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气炎热 又逢暑假来临 近期溺水事故高发 先来看一组数据! 溺水每年在全球发生超过 50万例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 其中未成年人约有5.6万人,占95%以上青少年因溺水而亡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因此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暑期监护特别注意不能游野泳

暑期防溺水

溺水者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喉痉挛导致室息、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直至死亡。

缺氧是溺水者共同的和最重要的表现。但如果淹没于污水池或化学物贮存池时,除窒息外,还会有皮肤黏膜损伤和全身中毒表现。


(资料图)

缺氧时长和程度是决定溺水者能否活下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尽可能迅速将他们安全地从水中救出。

ENJOYSUMMER

溺水者怎么救?

——时间就是生命!

一旦从水中救出,立即清除口鼻内水、泥沙污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无反应和无呼吸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特别是呼吸支持。

将溺水者置于地点安全、平坦坚硬的平面上保持仰卧位,并立即检查意识和呼吸。

如果溺水者无意识,但是有呼吸,应使其侧卧。

如果没有呼吸,则人工通气支持至关重要。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不同,溺水者可能在心脏仍在跳动时出现呼吸暂停,因此首先需要使用心肺复苏术进行通气支持。

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术简称 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急救技术,目的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从5次初始人工呼吸开始,而不是通常CPR要求的2次,因为气道中的水会干扰肺泡有效扩张, 影响开放气道的效果。

然后是30次胸部按压,接着二次人工呼吸和30次按压循环, 直到重新出现生命迹象。

溺水后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方法

步骤一:判断意识

溺水者被打捞上岸,平放在安全的硬地面上,首先判断意识:拍打溺水者双肩大声呼喊“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或呼喊溺水者名字。没有反应,说明溺水者意识丧失,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步骤二:判断呼吸脉搏

施救者将耳朵贴近溺水者鼻孔听呼吸音,眼睛看其胸廓有无起伏,同时,用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劲动脉在喉结旁开2厘米处)感触有无脉搏。

注意:步骤一、二尽量在10秒内完成。

步骤三: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

没有呼吸音、无胸廓起伏、无脉搏说明溺水者心跳呼吸骤停,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非溺水者的心肺复苏一般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而最新的关于溺水的循证医学推荐是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30次,随后2次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首先掰开其口腔查看有无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如果有,迅速用手指抠出,将其下颌上抬开放气道,然后用手捏住其鼻子,嘴对嘴吹气5次,有效的吹气是能看到胸廓起伏。

◎心脏按压:吹气5次后,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按压时,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溺水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垂直按压,按压过程掌根不能离开患者的胸廓。成人推荐按压深度为5-6厘米,儿童力度稍减,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胸外心脏按压30次后,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此后以30:2的比例循环操作,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现场。

特别提醒:心肺复苏仅针对呼吸心跳骤停的人进行,如果溺水者有心跳呼吸,按压可能会导致其更痛苦,加重病情,甚至死亡。

溺水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未经训练的目击者尝试的救援经常导致溺水者死亡、救助者死亡或双方死亡。

应坚持“救援人员需确保自身安全”的原则,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救援人员,不鼓励他们在无法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下水救人,但应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在此提醒大家

防溺水教育刻不容缓

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下面这些防溺水知识

家长老师请务必教会孩子!

请转发

↓↓↓

防溺水口诀

游泳戏水夏日到偷偷下水不得了擅自结伴不能保大人陪护不能少没有救援不要去陌生水域不可靠盲目施救不可取安全嘱托别忘掉

第一,不要让孩子放假后去游野泳!

第二,不要让孩子单独离家外出玩耍!

第三,不要让孩子结伴到水边玩耍游泳!

最后,再来一起温习

防溺水“六不”原则——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孩子为何容易溺水

①身体限制: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水中的移动能力和适应性相对较弱。

②经验不足:孩子通常缺乏对周围环境的准确判断能力,无法准确地评估水流、水温、水深及自己的游泳能力等。

③喜欢冒险:孩子爱冒险,可能会擅自进入开放水域,或者在没有准备救生设备的情况下尝试游泳。

④监护不足:在很多情况下,溺水事故的发生往往与监护人的疏忽有关。

高风险地点要警惕

在公共游泳池或私人游泳池,人们往往觉得不远处有救生员,容易放松警惕。

海滩边和大型湖泊里,水流不稳定,可能存在暗流等危险,是游泳者不可掉以轻心的隐患。

河流和溪流的水流非常湍急,有时看起来平静的水面,下一秒可能就存在某些危险。

鱼塘和水库区域可能没有标明水深,且周围没有设置救生设备或有经验的救生员。

识别溺水信号

当发现有人在水中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提高警惕:

①突然安静无声,嘴没入水中。

②出现无法控制的动作,在水中踱步或者挥舞双臂,身体呈垂直状态。

③在水中直立,不能踢腿,挣扎20~30秒后沉下去。

④询问无反应,眼神茫然或呆滞,或是闭眼。

⑤无力抓住抛向他们的物体或救生设备。

如果发现这些迹象,请立即寻求专业救生员的帮助,或者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救援。

抓住急救黄金4分钟

从发生溺水到人被救起来,4分钟内完成,救活率较高。

如何自救?发生溺水时,首先要冷静,不要慌张。尽可能用手掌向下压水,使身体浮于水面,等待他人救援。注意不要深呼吸,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浮力会变小。不要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这样会下沉得更快。尽可能利用附近一切漂浮物,在可以坚持的情况下尽快游到岸边。

如何救人?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溺水者在挣扎时,可能会无意识地拉住救援者,使救援者也陷入危险。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安全进行救援,请立即寻求专业救援。如果有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棒、救生绳等)在附近,可以尝试将其扔向溺水者,让其抓住以保持浮力。一旦溺水者被带到安全的地方,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其他生命支持措施,直到医疗人员到达。

家长和孩子要牢记

家长要“四知”,孩子要“六不”。暑假期间,家长看管孩子,要知去向(去哪里),知同伴(和谁去),知归时(什么时候回来),知内容(去干什么)。

孩子应该知道: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

其实,预防总是比救援更重要。为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全面的水安全教育,并提供适当的监护。

总之,了解周围的环境,遵守所有的水上安全规则,才能减少溺水风险。

来源:学生与健康微信公众号

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关键词:

相关阅读